人在默默無聞、一文不名的時候,就會想要和其他人湊在一起。

就好像脆弱的草食性動物和小魚兒,總是成群結隊一般。

人在脆弱的時候,也會自然而然想要加入團體。

大家不妨想想中午用餐時的情形。

年收愈低的人,愈是一票人湊在一起吵吵嚷嚷的。

他們並不是因為年收低,才聚在一起,而是因為喜歡湊在一起,所以才賺不了錢。

人愈是喜歡湊在一起,就會愈窮。

相反地,有錢人是不和小團體一起行動的。

中午用餐時,也不會嘴裡叼著煙,手插在口袋裡,煩躁不安地排在長長的人龍裡。

他們通常會優雅自在地出現在人較少的地方。

他們並不是因為有錢,所以不成群結隊,而是因為不成群結隊,所以才有錢。

不只是人會如此。

在特賣賣場或廉價商店裡,商品總是堆得滿坑滿谷。

因為東西太多,價格也就愈來愈低,愈來愈沒有價值。

而蜂擁而入的顧客也會因此急躁焦慮,開始你爭我奪。

但是高級名品店呢?

雖然位處精華地段,卻擁有寬敞的空間。

商品的擺設也毫不吝惜空間的使用。

無論是空間或時間,都充滿優雅的氣氛。

事實上,商品的價值也跟著提高,來店的消費者也是少數付得起價錢的人。

雖然沒有人對此高談闊論,但這就是這個社會的縮影。

為什麼人一集結成小團體就會變窮呢?

因為人只要湊一起,即使沒有什麼實力,也會充滿雄心壯志。

草食性動物如果落單,就會擔心自己被肉食性動物發現。但是一旦集結成群,就會渾然忘我而沾沾自喜。

有人壯膽會讓你產生錯覺。

誤以為團體的力量就是自己的力量。

因此就會依賴團體的力量而不思努力,導致缺乏實力,就會一直窮下去。

大企業的員工也一樣,我曾經在二次就業的面試時聽到以下的對話。

負責面試的主管問應徵者「哦?你本來是在某某公司上班啊!你會什麼呢?」

這位原本在某某公司工作的應徵者,立刻驕傲地回答「我會代理課長」。

這絕不是笑話或諧星用來逗趣的梗,而是真實發生的事。

因為對方回答得一本正經,所以應該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沒有被錄取吧!

或許會以為是因為自己TOEIC的分數不夠,而更努力念英文也說不定。

愈是知名企業的精英,愈容易不自覺地掉入這樣的迷思。

而一旦形成小團體,需要虛應故事的人際關係就會增加。

小團體有小團體的規矩,複雜而且麻煩。

不但會有不定期的聚會,你要是漏了一次沒參加,還會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話題。

也就是說,你永遠都沒有磨練自我實力的時間。

你不磨練實力的話,也只有現在這些人會理你了。

於是你也只好跟他們湊在一起。

然後所有人就會愈來愈不長進,一旦跌到谷底,也無法互相依靠了。

一蹶不振之後,小團體就會開始分裂。

如果是公司的話,就會破產。

只要能夠離開小團體發揮自己的實力,就一定能夠邂逅其他同樣實力堅強的人。

 

電梯的魔法

一個人是否擅長建立人脈,從搭電梯就可以看出來。

搭電梯時會主動點頭打招呼的人,在電梯以外的地方也會主動打招呼。

搭電梯時,看到有人靠近,會幫忙按住開門鍵的人,在職場上會比較受人尊敬。

相反地,看到有人靠近,會急著拼命按關門鍵的人,在職場上也比較不受歡迎。

在電梯裡會說人閒話的人,在電梯外也喜歡這麼做。

這些人甚至遲鈍到不會發現被他八卦的主角的朋友,正若無其事地和他一起搭電梯。

原本就不堪一擊的聲望,也會因此變得更不堪一擊。

會在電梯內講電話的人,也會毫不在乎地在電梯外講電話。

今天還會違反搭車禮儀在捷運裡大聲講電話的人,雖然比較少了,但是會在電梯裡講電話的人,還是很可能會幹這種事。

搭電梯不排隊的人,做別的事也不會排隊。

但是他們卻不覺得身邊的人瞧不起自己。

如果這些人始終無法察覺原因其實就在自己身上,也只能在旁人的輕視下度過不幸的一生。

讀到這裡,各位應該會發現,電梯就是人類社會的縮影。

無論你的行為有多紳士、多淑女,在電梯裡都會露出馬腳,所以千萬要小心。

當有一個以上的人共同進入電梯這個密室時,人就會變得霸氣。

即使電梯裡已經有其他人,這些人也會誤以為自己是這個空間的中心。

明明出了電梯之後,他們就會再回到組織的底層,為什麼在電梯裡會出現如此突兀的態度呢?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產物保險公司,雖然位於大樓內,但是搭電梯時嚴禁聊天。

就一般的常識來說,會這麼規定當然是因為這樣的行為很沒有禮貌。

但更重要的是,因為你不知道電梯裡的人是誰。

這個人很可能是重要客戶,而隨意和他人聊天,很可能會讓你惹禍上身。

即使你八卦的對象只是同名同姓另有其人,對方聽到的話,也可能都會變成情報。

即使對方明明聽錯了,聽錯的內容也有可能會變成正確的資訊。

我後來改到企管顧問公司服務,不要說在電梯裡了,就連搭飛機或高鐵等交通工具,也絕不會說出公司的真正名稱。

就連不小心也不可以。

我偶爾會在高鐵車廂或公司裡,看到毫不在乎地報出公司名號並高談闊論的上班族。

這雖然不甘我的事,但我還是會擔心他們這麼做沒問題嗎?

就算是一時的疏忽,我也不想和這種人的公司打交道。

從這個角度來看,人的本質在職場以外的地方會受到更嚴密的觀察。

愈是活躍於職場的人,如果在電梯裡的行為不夠檢點,兩者之間的落差將會影響他人對你的評價。

相反地,在電梯裡行為得宜的人,將會因此大受好評。

那些注意細節、感情豐富的人,將會發現到你的表現出奇的好。

下一次,當你發現有人靠近電梯時,請幫忙按住開門鍵,也許就會有好事發生。

 

人脈會更換

如果你有所成長,總有一天要離開對方。

如果對方有所成長,也總有一天會離開你。

這是無法避免的事。

但並不是和對方訣別。

應該有點像是暫時出門去旅行吧!

你的知己可以永遠是你的知己,但要真正和對方道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舉例來說,即使是在同一家公司,到了30歲左右,同事之間就會開始出現階級之別。

飛黃騰達的人和萬年小職員之間的落差一目瞭然。

你或許必須把和你同時間進公司的同僚,當成直屬下屬差遣使喚。

你應該可以想像,你們要維持以前那種哥倆好無所不聊的關係有多困難。

你或許會覺得「自己不會這樣」或「哥兒們是無法取代的」,但如果你是對方的話,又會怎麼做呢?

原本是稱兄道弟,成天在居酒屋抱怨上司的伙伴,如今卻成為你的上司。

你還能跟他推心置腹嗎?

不可能吧!

你一定會覺得備受挫折。

無論你是成為上司或下屬,心裡都會覺得不舒服吧!

如果是出了公司呢?

你會假設對方不知道實際情況,覺得就算告訴他也無所謂嗎?

當然不可能。

假設有個剛畢業就和你一起進公司的同事,30歲時辭去工作。

你們在公司時感情很好。

無論有什麼煩惱都能坦誠相告。

對方辭職後的第一年,你們也聚在一起喝過幾次酒。

起初彼此還能聊聊往事炒熱氣氛,往事聊完沒話題了,關係也就跟著疏遠了。

當時對方才剛自行創業,在組織中身為主要幹部的你,也才30出頭,開始被要求負起責任,彼此都不輕鬆。

5年之後,有一天你在超商隨手拿起一本雜誌,看到一張貌似對方的照片。

不!你仔細一看,根本就是他。

你懷疑自己看錯人,還揉了揉眼睛再看一次,真的就是他。

這本著名的商業雜誌竟然為他做了專訪。

更諷刺的是,你服務的公司老闆還出現在角落,小小的照片彷彿只是為了補滿多餘的空白。

這種感覺真是五味雜陳,而這是在我還是上班族時,多次發生在我身上的真實故事。

不難想像我如果繼續保持現狀,將無法和以前一樣和他分享彼此的感受。

如果我不想讓自己和他之間,基於互相尊重建立的人脈就此斷絕的話,只能讓自己成為有資格與他互動的人。

就像我所說的,無論你扮演的是哪個角色,人脈都是會更換的。

就好像停滯不動的水會發臭,人脈不更換也會腐化。

為了不讓你的人脈腐化,要不就是換人,要不就是更換對方的能力。

要更換對方的能力並不容易,而且也不是你能控制的事。

所以結論就是,如果你能夠正面看待人脈必須更換的事實,讓自己不斷成長茁壯,就能夠獲得幸福的人生。

 

何謂一輩子的人脈?

建立人脈的終極之道,就是「逝者已矣,來者不拒」。

換言之,對方要離開是他的事,但是我們不主動斷絕關係。

只要我們不主動斷絕關係,你們之間的關係就可以維持一輩子。

根據我認識的許多企業經營者和我個人的經驗,在處理人際關係時,這樣的態度非常重要。

愈是囂張地說「我們絕交!」或「你不要再找我!」然後轉身就走的人,只要一出狀況,又會自動靠上來。

因為這種人在任何地方都會做出同樣的事。

這就像那些愈是一天到晚吵著「我隨時都可以和你分手」或「我們離婚」的人,愈是依賴對方,對對方依依不捨。

真的要離開的人是默不作聲的。

成天吵著要離開的人,其實是希望對方挽留,根本捨不得走。

此時重要的是前半段的「逝者已矣」。

無論對方要離開時是吵吵嚷嚷或悶不吭聲,只要他決定要離開,就應該尊重對方的意願,安靜地看著他走。

以後他如果需要你,一定會再回頭找你。如果不需要你,就不會再回來,說來就是這麼一回事。

不過是一個人離開你,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如果日本有一億個人,走了一個,還有九千九百九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個人。

就算走了一萬個,也還有九千九百九十萬個。

就算日本沒人了,全世界還有很多人。

沒有什麼好怕的。

只要貫徹逝者已矣的態度,應該就會在對方離開你之前,努力珍惜對方吧!

你之所以不珍惜對方,是因為自以為對方不會離開你。

無論你多盡心盡力,人都是會離開的。

這樣大家應該會珍惜眼前還留在你身邊的人吧!

對方也一定會瞭解你的態度。

如果對方知道你不是會死纏爛打的人,也會對你表示敬意。

也會珍惜你。

即使離開,兩人也不會是白白相識一場。

因為每個人都是你從出生到現在所認識的人的一個集合。

無論你們認識彼此的時間多短,一定都會成為你一生的經驗。

而這些經驗累積成的智慧,應該用來對待身邊的人。

為了討身邊的人歡心,以往累積的經驗一定可以派上用場。

事實上,離開你的人和你遇見的人,前者會比較多。

如果你要和所有你遇見的人都交往一輩子,你就不會有自己的時間。

而多虧了那些離開你的人,你才能有時間和智慧讓那些沒有離開你、留在你身邊的人幸福。

我還在公司工作時,只要有下屬提出辭呈,我都會立刻接受。

當他們戒慎恐懼地告訴我他們想辭職時,我都會搶著回答:

「OK!什麼時候?」

因為我認為我只要珍惜留下的下屬就行了。

 

結語:「你」現在應該做的事

最後,我希望根據我認識的人和自己的經驗,和各位分享我對人脈一事的真實感受。

這或許會和你以往所學到的標準答案有些出入。

我認為20幾歲時,拚命認識人是沒有用的。

因為只要你正常工作,就算什麼都不做,也非得認識人不可。

因此你不需要自己跑去找你崇拜或覺得了不起的人見面,而是應該珍惜你自然而然認識的人。

如果你覺得身邊的人都很無聊,那也只是因為你是個無聊的人。

如果你能夠珍惜所有你認識的人並認真以對,你身邊的人也一定會有所改變。

這並不是因為你身邊的人不一樣了,而是因為你不一樣了。

如果你想提升自己認識的人的層次,應該做的並不是去找層次高的人見面,而是先專心提升自己的層次。

除了自然而然認識的人之外,其他都是沒有必要認識的人。

這麼一來,你就能夠騰出許多時間給自己,然後利用這些時間將工作能力提升至極限。

而提升人性則是提升工作能力最快的方法。

有不少人認為工作就是為了賺錢,這麼想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如果不提升人性,想賺錢也賺不了太久。

在賺錢的過程中,會遭遇許多障礙,每突破一個障礙,就能夠磨練你的人性一次。

賺不了錢卻能夠磨練人性,根本是笑話。

無視於人性的提升,只顧著賺錢是一種犯罪。

並不是說哪個比較重要,而是兩個都重要。

因此必須珍惜屬於自己的時間。

只要將儲存在你的時間中的實力,用來幫助你自然而然認識的人就行了。

這些人的層次也會跟著逐漸向上提升。

過了30歲之後,在工作上你也能獨當一面,也得到組織的肯定。

在20多歲時藉由工作提升人性的人,過了30歲之後,就會有其他部門、公司,甚至是不同業界找上門來。

首先會是其他部門,然後是其他公司,最後則是不同的業界。

你開始會和其他部門的領導人互相交流。

大多是透過公司的幹部或上司介紹。

雖然不是說其他公司一定會來挖角,但是會有不少人因為好奇,而透過客戶想要認識你。

當然也會有人認真的問你「想不想跳槽?」。

如果是其他業界找上你,大部分應該就是要挖角的。

如果能夠提升到這個層次,大多會要求你擔任經營者或部門經理,如字面所示,這就是你被視為最高水準的人才的證明。

此時在面對經人介紹認識的對象時,你也必須把這段時間當作是在見全世界最重要的人。

為了取悅對方,你必須透過工作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性。

就算你什麼都不做,認識的人的層次應該也會不斷提升吧!

照這麼做,到了40歲之後,你應該會有一定的專業地位了。

無論是在公司內外,都到了應該栽培後進的時候。

如果有人真心想見你,只要時間許可,都應該積極以對。

這麼做,與其說是為了自己,應該說是為了間接報答以往曾經幫助過你的人。

將無法直接報答幫助過你的那些人的恩情,回報給後進。

栽培後進將會成為人們對你的評價。

而你認識的人的層次也會隨之提升,人生將會愈來愈有趣。

我迫不及待想要自然而然的認識你。

 

書名:有人脈,做什麼都有人幫:46個你不相信但一定有效的人脈術
作者:千田琢哉
譯者:孫玉珍
出版日期:2013年06月25日
出版社:如果出版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olyma98 的頭像
    Polyma98

    Polyma Travel Note

    Polyma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